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首部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获批

添加时间:2014-09-22 12:13:52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9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规划》提出,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等。

  “十二五”目标能完成

  “实现40%-45%的目标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9月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到目前为止,截止到2013年,碳强度已经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013年已经达到了9.8%,森林蓄积量已经提前完成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了20亿米。“进展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十二五’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解振华表示,我国现在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2倍,但是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成效非常明显。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风电是提高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提高了280倍,整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4%,2013年增量当中占了37%。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光是一种挑战,也为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带来一个机遇。”解振华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会派生出一个新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在发展的也是比较快。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每年的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有3200-3300多万人,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好了,可以双赢。

  根据主体功能制定区域政策

  这次规划的一个亮点是根据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定位来制定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记者注意到,《规划》专门有一章内容来阐述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之所以借鉴主体功能区定位思路来制定差别化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是基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和不同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功能定位,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地区建立分类指导的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政策。”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规划》分别针对城市化地区(包括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差别化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为了体现差别化政策特点,《规划》对优化开发区域提出“确立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而对重点开发区域提出“坚持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规划》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具体而言,要在总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落实机制,制订碳排放交易总体方案,明确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做好碳排放权分配、核算核证、交易规则、奖惩机制、监管体系等方面制度设计,制定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

  除了详细部署建立碳交易制度、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外,《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建成150家左右低碳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前创建低碳商业试点1000个左右;“十二五”末全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争取达到1000个左右。

  而在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下发之前,福建省就出台了《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福建规划》)提到,到2015年,福建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5%,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2.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

  《福建规划》具体措施指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步推进福清、宁德核电建设,争取到2020年投产10台机组,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输气管线超过3600公里,市、县城区全部用上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