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石油安全从“战储基地”到“大国关系”

添加时间:2015-04-16 13:06:06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日前,央企大举采购原油的话题不绝于耳,全球关注中国买家的实际储备消纳能力,市场对中国储备库建设未来机遇和风险的关注也不断升温。而据笔者与曾参与国家原油战略储备规划项目的相关人士沟通了解到,与十年前相比,国际原油供需格局、中国石油需求增长以及国家对于能源安全保障的思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石油安全模式正在由“战储基地”思维转向“大国关系”思维。此前的原油战储规划可能逐渐淡出,以商业储备基地为主流的投资也将更趋市场化和审慎。

  国际原油市场正在从过去十年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来自北美的生产商势力增长惊人,且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管理经验和运作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行和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回升需要较长时间,回到“百元”年代的希望更是渺茫。

  以中国为首的石油需求市场也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替代能源发展跃跃欲试,供应短缺的思维渐行渐远。

  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二期规划和建设的五年过程当中,中央和地方对于原油战略储备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地方政府渐渐意识到,原油战略储备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有限,国家战略和地方利益中缺乏很好的契合点。面对大规模的收储,国家层面可能只提供一定比例的储运补贴,央企承担的社会责任大于商业利益,也缺乏完善的资金运作体系。相比当年地方政府大力争抢战储项目选址,现在地方政府和央企对原油战略储备项目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所以二期规划的2680万立方战储项目进展也较为缓慢。当年规划“十三五”推进的三期同等规模的战储基地项目几乎乏人问津了,更多的可能会考虑作为商业储备项目。

  实际上,原油战略储备的概念在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点“水土不服”。国家战略层面、全局统筹外汇储备和能源储备的做法实非易事。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大家更乐于操作灵活的流通仓储或无风险套利,所以其实在至少五年以前,“两桶油”的商业储备建设就开始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按照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将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同时,石油安全体系也着眼于配套市场化的商业储备概念,吸引企业参与。除对炼油企业设立一定的指导性运行储备要求外,在第三方仓储的市场化方面,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仓储以及未来的贸易开放机会。据笔者了解,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打回原形’,就刺激了全球和亚太地区不少国际贸易商的库存意愿和无风险套利需求,沿海商业储备库变得炙手可热。

  近期,万向集团就宣布其储运二期原油储罐项目拟建设规模为1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1座25万吨级的油品码头,预计2017年投运。此前获得原油仓储资质的地方国企或民营的原油仓储企业如蓬莱安邦、莱州东方、浙江天禄、舟山中际、以及龙口滨港等近期也受到市场再度关注。成品油相关的恒基达鑫也公开表示有向原油仓储领域发展的想法。

  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位于海南洋浦的国投孚宝132万立方米商业储备库有望投运,同样位于洋浦的华信洋浦180立方米商储项目也有望在年底投运。随着未来更多商业储备设施的建成,原油商储运营模式和周转收益前景将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而从中央层面上来看,石油安全保障正在尝试更灵活务实的新模式,从原先的“战储基地”思维转向着眼于更宏观的“通道安全”和“大国关系”的新格局。截至目前,中国已形成中俄、中哈、中缅以及海上的四大原油运输通道,未来“一带一路”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也将为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系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