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施特劳贝尔:特斯拉的电池大师

添加时间:2015-05-26 17:35:22 来源:通信世界网

JB˙施特劳贝尔不止肩负制造最先进电动汽车的任务,他想把电池带进一个更广阔的新领域。

坐在一辆斯特拉Model S中踩下油门,你的体验和驾驶其他车迥然不同。通常的排气轰鸣变成了低哑的嗖嗖声,车子迅速加速,并且是一鼓作气。这得益于电机的高扭矩,不再需要换挡,因为车里没有变速箱。车厢内,中央控制台上不再有多个按钮和开关,而被一个大型触摸屏占据。成熟的车厂倾向于制造规模适度的电动车,通常是小型车,以便达到昂贵的电池所能支持的续航里程。然而特斯拉,这家硅谷的创业公司,意识到许多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多半是有钱人,会更喜欢高性能的四门轿车,既豪华又极为高科技。

相关阅读:电力存储的兴起:关系你我

为何特斯拉选择不同的做法? 首先,它不认为自己是一家汽车厂商。“我更多地把我们视为一家能源创新公司。”杰弗里(“JB”)˙施特劳贝尔(Jeffrey “JB” Straubel)说。他是特斯拉的首席技术官,和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样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如果我们可以降低能源存储的价格,这将是我们让电动交通工具变得更普及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施特劳贝尔说,“再加上可再生能源,我可以一眼望见人类不再需要化石燃料,也不需要花更多钱来实现这种转变。”

不难理解施特劳贝尔对能源存储的痴迷。他小心回避Model S所用锂电池组的确切造价,但据信约为Model S基础款7万美元起价的四分之一。更小的Model 3 将在2017年上市。虽然这款新车会和Model S一样具有一些自动驾驶功能,它更多地面向大众市场。但它若要达到预期3.5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施特劳贝尔需要把他的电池组成本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施特劳贝尔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并满足预期的需求,最好的方法是特斯拉生产自己的电池,而且要规模宏大。这是为何他和马斯克正在一件事上押注:和日本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共同出资在内华达建造价值50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该工厂计划在2020年前生产出等同于全世界今年一年用量的锂电池。

坚持大胆、独立行事在过去就为施特劳贝尔带来了成功。当为Model S研究充电系统时,他否绝了现有的行业标准,因为它们传输的电量太少。他没有等着和其他车商达成协议来寻求通用的充电插座,而是设计出了自己的专用插座。该公司的超级充电站在公共场所为特斯拉车主提供免费充电,能在40分钟里充电约80%。它们如今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快速充电网络。

施特劳贝尔对电池本身也持不同见解。大部分电动车制造商选择大尺寸的电池,但Model S以及它之前的特斯拉Roadster车型由约7000颗单个锂电池供电。Roadster的电池起初是在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标准锂电池,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这样的设备中找到。但Model S的电池被彻底重新设计。许多电池排放在电池组内,它们相互连接,而液态冷却系统则交织铺设在它们之间,以防在事故中起火(车辆损坏导致的短路和充电错误会引发锂电池起火)。

“一顿午饭是特斯拉的起源”

特斯拉汽车总会变得与众不同。38岁的施特劳贝尔在14年前建造了他的第一辆全尺寸电动车(他在14岁时重新组装的高尔夫球车不算)。这是一辆1984年产的保时捷944,配备了两套电动马达和380公斤的旧式铅酸电池:一个笨重的设计,但之后在加州举行的直线竞速赛车中,它成了全世界最快的电动车。

“我热爱沉浸在正在建造的东西之中的感受。如果你驾驶、骑行或者飞翔它,还会更兴奋有趣。”有私人飞行执照的施特劳贝尔说。他从斯坦福大学能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和哈罗德˙罗森(Harold Rosen,第一颗同步轨道卫星的设计师)一起建造全新的车辆混合驱动系统。该系统使用涡轮机发电,并用高速转动的惯性轮按需存储和释放动能。虽然这种创新组合成功了,但保守的车商拒绝投资,因为这一步跨越得太远了。不过,两人把这项技术授权给了一家为商用车辆制造惯性轮的公司。施特劳贝尔和罗森接着又为飞机制造氢电池供电的电动引擎,后来授权给了波音公司。

这时施特劳贝尔遇到了马斯克。马斯克因为把他的PayPal数字支付公司卖给了eBay而刚刚晋身为亿万富翁。“一顿午饭是特斯拉的起源,”施特劳贝尔说,“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聊电动飞机。但快聊完时我说,我正在搞一个有趣而疯狂的汽车项目,尝试建造能跑1000英里的锂电池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