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炜看来,最低价中标对于政府的好处虽然显而易见——减轻了政府财政支付的压力,却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李炜认为政府进行采购的行为,本身也应该去考虑到让公众接受这件事。
事情果然引起了连锁反应。第一阶段评标结果公示期间,有评标人对评审结果提出异议;复审结果公示期间,亦存在质疑和投诉;蚌埠市招标局随后另行组织专家对投标人技术方案进行系统评估,结果公示后仍受到投标人质疑;进入第二次复审,依旧有投标人提出异议。直到最后进行第三次复审,问题才得以解决。整个程序从2015年4月23日一直延长到6月18日。
“有投诉质疑企业低于成本价竞争,不过根据最终评审结果,并无确凿证据证明低于成本价的问题。”李炜说。根据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不过在李炜记忆中,这一规定几乎没被使用。
“目前并无数据证明中标价格不合理,所以没法下结论,也不应轻易去怀疑。”光大国际旗下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仕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光大国际参与了蚌埠和高邮两次垃圾焚烧项目的投标,但其报价均非最低价,未能中标。
而负责高邮项目招标的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项目联络人付钢则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高邮项目并非“最低价中标”,而是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分数排名第一的中标。
“最后评委独立评出来的结果就是:天津泰达中标,且公示期未接到投诉。”付钢说。恰好天津泰达的报价也是最低的。“我们也邀请天津泰达来到现场,向其咨询过价格的疑问。根据他们自己提供的测算,他们认为价格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招标方高邮市城管局和天津泰达,截至发稿前均未得到答复。
徐海云则是很坚定地认为上述两个项目的价格不可能高于成本价。“如果企业的测算成本可以公布,业内人士肯定可以找出其中的问题。或收入测算虚高,或成本测算偏低。目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徐海云表示。徐的判断是基于近几年行业的平均水平。
对于成本测算的具体信息,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项目联络人付钢表示:“具体信息没法透露,这些是保密的。”
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服务费的历史走势 (梁淑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