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现在很大的问题是水分高,但有不少企业在设计焚烧厂的时候,往往考虑到运行期间内垃圾热值的增长趋势,在建设工厂时按若干年后较高的热值进行设计。而我们是留有余量的,现在垃圾放进去能烧,过几年水分少、热值高,一样能烧。而且设计的时候是按给定的垃圾成分,但现实是垃圾中会含有更多的有害成分,如果不留有余量,就不能把这些处理掉,排放往往达不到标准。我们公司所有的项目中从烟囱中排放出来的气体都达到比周围的大气还要干净。”华特对记者表示,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不这样做,往往设计的规模和设备会更小一些,仅仅达到能满足要求而已。
在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时,要喷入不同的材料和烟气接触,用以吸收二噁英、氮氧化物、硫化物、灰尘和酸性物质等危险成分,大尺寸设备会比小尺寸设备的接触面积更大,接触的时间也更长,气体也会走得更慢,化学作用更充分。
但不少企业在做设计时往往尺寸仅能满足要求,面对烟气中大量的危险成分,一般做法是多喷原材料,最终大都会导致除灰系统的堵塞。
没有技术的企业会离场
尽管当前的市场环境存在种种不如意,华特仍然乐观。
“政府已经在看,而且进入得越来越深,有些现象也发现了,不光是气体排放的污染物含量,还有项目排出的可以做建筑材料的渣等等,垃圾焚烧得好不好,都是可以反映出来的。”他说。
2014年5月,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提出了新的排放标准。在华特看来,这一标准有些要求比欧盟更严格,这也带动了一批更新和新增的投资,其中现存垃圾焚烧厂更新会增加5%~10%的投资成本。
“尽管现在投资和运营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在做,但我确信,人都是会学习的,将来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一定会从整体系统上去考虑,而不只是考虑初期的投资建设成本。”华特说。
E20环境研究院认为,政府的不科学采购习惯,促成了同质化的激烈价格竞争,也酝酿了环境危机。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领域,在接下来的5年,没有专业技术的企业或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