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的思考
“一带一路”集中了天然气资源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各国利益不同,文化各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同时,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天然气合作时,更多的要考虑全产业链发展,即考虑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天然气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原则,将合作的经济性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资本输出与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将上游投资与全产业链结合起来,抓住“一带一路”区内国家天然气下游应用市场及开发能力普遍偏低,以及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能力偏弱,有完善产业链诉求的机遇;充分发挥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在资本、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内相关国家在天然气应用、能效提升以及燃气终端产品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一手投出去,一手收回来,降低资本输出整体风险。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四合”战略可以作为燃气企业在“一带一路”上合作的参考:
1、资源竞合,主要是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的石油资源量达到614亿吨,占世界的12%;天然气资源量10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2%。2013年石油储量127亿吨,储采比24,天然气储量31万亿立方米,储采比47。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在俄罗斯勘探开发项目相对比较少,仅有中石油、中石化央企,应该说形成的能力也不够。
目前,俄罗斯正释放出很强的善意,向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开放市场。所以国内燃气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争取进入俄罗斯的上游天然气领域。
2、利益契合。“一带一路”沿线是一个政治、社会动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维持政局稳定是各国共同愿望。而天然气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各种利益群体,不仅是甲乙两方那么简单,还包括资源国、合作伙伴、承包商、环保组织、社区公益、员工利益等方方面面。因此,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应尽量构筑多方利益共同体,以利益分配最优化为原则,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内油气资源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在油气互联互通中实现共同发展。
3、资本聚合。实施“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应积极发挥中国主导建设的“两行一金”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方面的作用。金砖开发银行可以简化金砖国家间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减少对欧元和美元的依赖;亚投行创始成员国57个,“一带一路”国家基本加入其中,可以借助亚投行资金优先用于区域内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商业投资;丝路基金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原则组建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提供融资服务,以中长期股权投资为主,期限较长。所以在“两行一金”支持下,全球资本将逐渐聚焦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的建设。因此,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两行一金”的平台,尽可能充分利用成本较低的资金,加快“一带一路”区内的合作步伐。
4、文化融合。“一带一路”作为人文社会交流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第一必须提倡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第二要转变天然气合作理念,以过去以获取资源为主,强调保障能源安全的输入型合作理念。转变为输入输出共存,构建区域天然气安全为主的合作理念;第三要大力推进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工的本地化,注重提拔当地人才,同时加快文化融合,形成文化氛围;第四要多组织当地员工到中国考察学习,增强企业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
(作者简介:吕淼,供职于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